消费金融公司一直对大额消费贷产品虎视眈眈,但碍于资金、风控等难题,又难以实现大额业务布局。
撰文 | 格东
出品 | 消费金融频道
从白领贷、业主贷到车主贷,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尝试大额消费贷业务。大额消费贷市场中,银行居绝对领先的优势,无论资金能力还是品牌影响力,消费金融公司都难与之匹敌。
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缺乏小额分散场景,仍会选择布局线下大额业务。尽管大额产品有助于提升资产规模,短期内增加营收,但这毕竟与消费金融公司“小额、分散”的定位不符,并且大额业务也暗藏风险。
此外,消费金融公司由于缺乏网点条件,而大额业务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制度,线下面签环节必不可少,这不可避免地阻碍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大额业务计划。同时,大额产品对用户资质要求较高,大城市中的高净值人群为首选客群,但从这些市场中抢客户,恐怕也是难上加难。
车主贷香了?
目前市场中做车主贷、车抵贷产品的机构多为银行,银行与专门从事车贷的助贷机构或汽车商家合作,为车主提供信用贷和抵押贷。场景端和资产端均有银行把控的情形下,消费金融公司中涉足车主贷业务的并不多,主要有中银、尚诚、兴业、长银消费金融等。
尚诚消费金融去年上线了一款尊享版App,该App主要提供大额产品的线上渠道,其中便包含车贷产品。尚诚消费金融车贷产品进件条件严格,要求必须为上海户籍或者上海有房子才可准入,并且汽车的新车购置价大于10万元。
长银消费金融的车主贷产品为无抵押贷款产品,贷款年化利率12%-24%,要求等额本息还款。在该产品中,长银消费金融特别作出风险提示:贷款须用于本人及家庭消费支出,贷款用途应符合监管规定,不得将贷款用于购房购车、或偿还房贷、炒股等。
兴业消费金融旗下的家庭消费贷产品也包含车贷产品,如果用户名下有车产也可申请,年化利率13.2%-23.4%。此前,中银消费金融旗下的车主专享贷,专为有汽车相关服务或产品需求的消费者提供的贷款服务。
消费金融公司理应专注小额、分散的客群,为何纷纷布局线下大额产品呢?从产品额度上看,如果能授信成功,额度多在15万以上,因此这些大额产品是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扩张的重要突破口,优质用户的复贷需求和全生命周期价值更加突出。
从客群角度看,这些大额线下产品的门槛高,面向的客户也比较优质,有助于降低机构风险稳定资产质量。即使获客成本较高,但不乏机构投重金积极布局大额市场。
大额产品虽有资产作为担保,但利率相比银行优势并不突出,因此在消费金融公司的大额用户中,存在较多套用贷款的用户。消费金融公司进军大额消费贷市场,贷后管理势必成为一大难题。
暗藏风险
按照监管规定,消费金融公司所发放的贷款只能用于日常消费,不能流向房贷、车贷等领域。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在从事房抵贷和车贷业务时,贷后管理难度较大,导致贷款资金被违规使用。
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人员透露,借款人申请大额产品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生意资金周转,甚至买车等。银行的风控较为严格,贷款不易申请,但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渠道人员与借款人约定回访话术,便能绕过机构审查,借款人若想获得贷款还需给渠道人员几个百分点的报酬。
贷后管理一直是消费金融公司的头等难题,尤其在经济下过程中,消费金融机构面临更大的消费贷用途管理难度。监管频频出手严惩贷款用途不规范乱象,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想方设法强化贷后管理标准。
消费金融公司一般提供的产品包括商品分期贷款和现金贷款,其中商品分期依托实际场景,贷款用途一目了然,而车贷等无实际消费场景,资金用途成谜。尽管用户在申请贷款时,消费金融公司要求必须填写用途,但是风险一直存在。
今年以来,监管不断加大信贷资金用途整治力度。北京、广州、上海多地严查经营贷流入楼市问题,一旦发现违反相关合同约定的贷款,将进行强制收回操作,同时违规借款人将被纳入征信。
消费金融公司信贷资金流向不合规,未能按照监管要求有效监控借款人贷后资金使用,资金流向房地产、股市、以贷还贷等领域,在一些大额抵押贷、装修贷产品中尤其明显。很多借款人与机构工作人员或者中介串联,套取资金用于还款或者经营。
去年,泉州银保监分局公示行政处罚信息,兴业消费金融因未尽贷款“三查”职责,违规发放不符合消费用途贷款,被处于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。在兴业消费金融之前,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40万元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15年-2021年,超过10家持牌消金公司被罚,累计被罚金额达数千万元。持牌消费金融主要罚单集中在2017年、2018年和2019年,被处罚内容主要涉及贷款审查及管理缺位和违反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。
例如,2019年11月,华融消费金融因消费贷款用途不合规,违反审慎经营原则、形成重大风险等两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,被安徽银保监局罚款60万元。2018年9月,中银消费金融因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等违规事实,被监管责令整改并罚款150万元。
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看,大部分机构已经利用多渠道对贷款用途进行管理监测,特别是一些大额消费贷产品。业内人士表示,消费金融公司对大额产品的布局比较谨慎,一方面因为监管对业务的指导,另一方面就是怕消费贷款被挪用,资产安全面临巨大隐患,尤其是流向经营领域。
机构监管情形下,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时刻面临着合规风险的拷问,其中贷后管理缺位是一项重要处罚内容,也是监管目前着力整顿的方向,机构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中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