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上升,地产类信托贷款风险也在加剧。由于信托产品认购资金多来源于银行理财资金,存量资管信托计划投资风险事件频发,使得银行客户投资地产类信托产品的兑付问题备受关注。
银行业务人士透露,此前受集中度监管及银行内部合规操作等影响,不少银行通过认购信托等资管产品的债权投资,为合作的房企客户提供融资支持;随着近两年大中型房企风险上升,一些银行在房地产领域债权投资资产的风险也在上升。
信托放贷10亿元逾期
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披露的一份判决书显示,2017年泰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北京科技园建设(集团)23.32%的股权,某银行因内部合规要求,通过信托计划的方式向其发放贷款10.4亿元。根据借款合同,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借款期限5年。
为起到担保的作用,保障作为优先级委托人的银行能够优先退出、符合银行的形式合规要求,北京泰禾作为泰禾股份的孙公司,被要求作为信托计划劣后级委托人,认购信托单位7.09亿份。
2020年7月,泰禾股份因未支付季度利息被信托公司申请诉前财产保全,其所持北京科技园建设(集团)26.43%的股权被法院冻结,冻结期限为三年。
某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向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表示,这类信托计划实际上是银行通过信托渠道向企业发放的贷款,属于表外业务。有些企业因自身资质不足或融资项目不符合监管要求,很难从银行申请到贷款,便借助信托渠道成立信托计划的结构性融资产品,将其卖给银行。“银行一般作为优先级投资人认购信托份额,融资企业还要出资作为劣后级投资人认购一定份额以做担保,否则风险太高银行是很难通过认购审批的。”
上述对公业务人士指出,这类表外融资的成本较高,一些在银行较难拿到贷款的企业才会选择信托贷款,尤其房地产类企业受政策及市场环境影响通过银行融资很难,前几年不少银行投向房企的信托贷款做的很多。“最近信托融资类贷款受限很严重,规模肯定会大幅下降的,现在很多做成的是房地产股权性质。”
问题频发
上述对公业务人士透露,前几年银行在资管信托计划的债权投资方面做的较多,其中投向地产类企业的信托贷款占比较大。2019年以来房地产领域企业风险上升,这类信托贷款也频频出现问题,尤其去年疫情以来,很多大型房企甚至上市房企都出现债务危机,导致存量的信托贷款风险大幅增加。
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,仅2021年7月以来披露的银行信托渠道贷款的诉讼判决书就有十余份,多为2017年成立的资金信托计划项目,因融资方违约被债权人诉讼追偿,其中地产类信托占多数。
某城商银行资管业务人士告诉记者,因为很多信托计划理财产品,银行都是通过其理财资金购买的,多数会被打包成理财产品卖给私行客户,有些银行也会自己代销,通过其私行业务销售给私行客户。“打破刚兑后,一些地产信托产品不能兑付,最终是投资人承担风险。”
某股份制银行私行业务人士透露:“前两年推荐了不少信托产品给私行客户,大部分都是底层资产为地产类的信托产品。去年开始越来越多大中型房企公司曝出信用风险,今年以来甚至一些上市房企也出现贷款逾期,导致很多存量的地产信托产品逾期风险大幅上升。”
风险上升的同时,银行信托渠道贷款等表外融资业务压降压力也在加剧。
在今年2月召开的信托监管会议上,监管明确要求2021年将继续开展“两压一降”,主要内容包括,融资类信托规模再降1万亿元,违规金融同业通道清零,风险处置3000亿元以上。
2021年7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1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,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表示,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,影子银行风险持续压降,委托贷款、信托贷款较年初减少8000多亿元。
联合资信近日发文指出,随着融资类信托政策收紧,相关非标产品发行规模下降(尤其是房地产信托),多家民营房地产企业陆续发生了信用风险事件。针对上述情况,2021年9月下旬以来,多家信托机构收到监管层通知,要求排查所有存续房地产项目的债务情况;11月中旬,多家信托公司再度收到监管部门的压降通知,要求信托公司严格执行年初制定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压降20%的计划,不得“假投资、实融资”,存续通道业务年底前必须做到“应清尽清、能清尽清”。
一位信托公司业务人士表示,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整改期限的最后一年,监管压降要求越来越严,加之近来信托风险事件频发,信托通道的业务压降压力最大,一直在积极与银行沟通协调,尽量争取在年底前完成。
上述银行对公业务人士透露,资管新规实施后,银行这类信托通道业务基本没有做了,主要是化解存量,不过由于整体信用风险上升,逾期问题频发,这类非标不良债权处置压力仍然较大,今年计提规模增幅较大,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针对非标不良债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