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小心身边的“萝卜章”
这几天,商业圈内发生了一件跨界的现象级事件:腾讯将老干妈告上法庭,申请冻结后者资产,要求后者支付超过1000万元的广告欠款。老干妈一方很快发布通告,称从未与腾讯开展过任何商业合作。眼瞅着顶级互联网大咖和“国民女神”互撕,大家正准备继续“吃瓜”,事情突然反转——贵阳警方破案了:三个骗子为牟利,伪造印章冒充老干妈公司经理与腾讯签订了合作协议。这一乌龙事件很快引发了围观,不少网友感叹,说老干妈蒙受了“逗鹅冤”,大家不要继续在腾讯的伤口上撒“老干妈”了;百度、B站、支付宝官方也就此事表态,其中支付宝发声:希望天下无假章……记者从青岛市公安局多个分市局了解到,对于伪造、变造、买卖国家机关公文、证件、印章的行为,公安机关历来严厉打击,毫不手软。记者了解到,为了防止“萝卜印章”,青岛已是有规可依。
刻假章伪造“无犯罪记录证明”
“伪造印章这种事情,只要干了,就是犯罪。 ”律师告诉记者,我国《刑法》第280条明确规定,伪造、变造、买卖国家机关公文、证件、印章的行为,以及伪造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人民团体的印章的行为,都是犯罪。记者从青岛市公安机关和法院了解到,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秩序,岛城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处理了一批伪造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人民团体印章的犯罪行为。
2019年2月,即墨区温泉镇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员到温泉派出所求助,希望民警帮忙核实几名新招录员工出具的无违法犯罪证明。民警发现,员工王某(42岁,即墨人)和陈某(57岁,即墨人)的证明文件上加盖着温泉派出所的印章,但这个印章明显存在异常。民警立刻核实两人的身份,发现两人都有前科。 “对于前科人员,我们不可能给他们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,加盖的公章很可能是伪造的。 ”民警告诉记者,他们立刻将王某和陈某传唤到派出所,经过审讯,两人供述,他们想到酒店工作,但又开不出无犯罪记录证明,“灵机一动”拨通路边办证小广告上的电话,让对方伪造派出所公章并加盖。目前,两人因伪造国家机关印章(共犯),被即墨区人民法院判处刑罚。
男子刻假章一个卖50元
到很多景点游玩时,在门口出示残疾人证即可一路畅通——有不法分子眼红此事,打起了歪主意。 2019年底,市北公安分局抓获了一名私刻印章的69岁男子:他不仅通过出售假印章获利,还给自己和家人制作了假的老年人优待证、残疾人证、残疾军人证等证件,并且使用这些假证件去旅游景点骗取门票。民警顺藤摸瓜,发现杭州路某书店老板王某(69岁,本市人)有重大嫌疑。调查发现,王某每年私刻公章近60枚,每制作一枚假公章收费50元,共非法获利近两万元。
公安曾端掉团伙“黑色产业链”
“有些伪造公章的案件,已经不是个体作案,而是形成了一套制作、出售、牟利分成的‘黑色产业链’。 ”办案民警告诉记者,这种案件中动辄数十人作案,要侦查取证和抓捕犯罪嫌疑人,很可能要走遍大半个中国。尽管如此,公安机关从未因艰苦而放弃案件的侦办。
2018年12月,胶州市公安局铺集派出所陆续接到43名群众报警称,他们通过臧某办理了多本“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”,经查都是假证。臧某到案后交代,2018年夏天,他通过微信联系一名男子,让对方伪造了大量的假证。为牟取暴利,臧某对外宣称认识交通局的领导,不用考试就可以直接办理证件,在网上还能查到,随后以每本1700元至2000元不等的价格对外出售。2019年1月至7月间,胶州市公安局民警围绕臧某交代的情况抽丝剥茧,辗转山东、浙江、江苏、广东和上海等17个省、自治区和直辖市,成功打掉制假窝点7处,抓获犯罪团伙成员50名,一举捣毁了一条“黑色产业链”,查扣各类伪造的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大专院校公章300余枚,印模300多个,以及大量已制作完成的身份证、机动车大本、驾驶证、特种行业作业证、毕业证书、机动车号牌等物品。
可上网查询企业,打个电话辨真伪
伪造公章究竟会带来哪些危害?胶州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告诉记者,在现实生活中,公章是一个单位的法定代表标志,正因为如此,国家将刻字业纳入特种行业,归公安机关实行治安管理。2018年,青岛市颁布了《青岛市刻字业治安管理规定》,对刻章企业、刻章手续等方面作出规定,明文禁止刻制未向公安机关备案的公章。公安机关提醒,如果私自刻制公章,哪怕是正规单位未经允许找没有资质的人员刻制公章,也是违法。假章的背后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假证。
民警介绍,识别公章的真伪是一门 “技术活”。建议市民特别是做生意的市民,除了向生意伙伴中的知情者打听,也可以记下公章上的单位名称,如果是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,可以上官网查询;如果是企业,可以通过国家有资质的信用网站查询联系方式,也可以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,选择 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,键入企业名称、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注册号查询。此外,大家在系统内还能查询到一家企业是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,或者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,从而降低自身经营活动的风险。